归侨艺术家宝松的30年中西绘画对话

  中新社北京8月6日电 题:归侨艺术家宝松的30年中西绘画对话

  作者 刘洋

  “我在美国的30年里,一直用绘画去和西方人交流,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画的独特美学和创作潜力。”归侨艺术家宝松这样总结他在海外的艺术生涯。

  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内,宝松个人画展正在举行。威严肃穆的十八罗汉、庄重慈祥的观音、面目可怖的钟馗......一个个中国传统神话人物跃然纸上。日前,这位归侨艺术家在北京接受中新社采访,讲述他跨越东西方的艺术探索之旅。

  宝松11岁时拜画家马晋为师,系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他将自己的艺术生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钻研传统工笔画,后一个阶段是突破写意画与工笔画的创作界限,融合当代艺术理念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

  1978年至1982年,宝松在北京法海寺临摹壁画《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他详细记录壁画每一处的色彩变化和纹样细节,积累了十几本素材,最终将数十位形态各异的神仙人物等比例缩小绘制在绢布上,完成10余米长的《法海寺壁画》长卷。这番笔力的磨炼让他体会到中国古代画师的美学智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1993年,宝松到美国定居。在美国最初的几年里,宝松常被问及中国画有何原创性。这让他意识到,当代西方年轻人对中国绘画艺术并不了解。正是这种文化认知的隔阂促使宝松尝试以当代视角诠释传统绘画。

图为宝松创作的生宣纸工笔彩墨画《钟馗嫁妹图》。 刘洋 摄

  在工笔画创作中,宝松发现传统熟宣纸和固定线稿限制了线条的表现力。相比之下,大写意画更自由灵动。于是,他大胆在生宣纸上创作工笔重彩,将写意画的生动气韵融入其中。从《钟馗嫁妹图》到《十八罗汉》组画,再到《观世音天境论道》,经过长期实践,宝松逐渐掌握了在易晕墨的生宣纸上无底稿直接作画的技巧,创作出一批以中国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的作品,向海外展示中国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宝松也将生宣纸上创作工笔彩墨画技巧应用到反映美国文化题材的画作上。《最后的印第安人》描绘月夜下印第安人带着马匹离开赖以生存的家园的故事。《乔丹时代》则捕捉篮球名将迈克尔·乔丹的悲痛时刻。这些作品既取材于美国民众熟知的历史和人物,又融入宝松的东方艺术视角,敲开彼此倾心交流的大门。

  在美国各大学举办讲座时,宝松都会谈及中西方的绘画理念和表现手法异同,通过对比古今中外的画作介绍中国的艺术家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对于“真、善、美”的理解。

  “中国画的美在于神韵,在于暗藏于画作细节处的隐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尝试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宝松说。(完)

【编辑:张令旗】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YhqxTE"></kbd><del id="NbGib8"></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VONOom"></b>
  • 秘密的艳遇私语无码版
  • 床上的热浪照片完整无删减
  • 关于吻启示fullversion
查看更多

《蜜の時間未删减资源》

发布时间:2025-08-06 20:23:20 今夜的缠绵私语无码 来自湖南

最后的诱惑日记完整版  广东的莞佛“双子星”增速同样高于全国。2019年以来,佛山、东莞相继跻身万亿GDP俱乐部,东莞还在去年成为全国第15个“双万”城市。  老先生的确是一个爱操心的人。他一听到工程项目有事,就要亲力亲为,“一大早就拎个包,到设计院来看盯着建筑师画图”。一个问题,他总要掰开揉碎了和大家讨论,直到弄透为止。  其实不只是这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有人提出生活中一些类似的情形,如歌曲《爱我中华》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但许多人记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雕塑《思想者》的造型是手扶下巴而非手扶额头;杜甫在《绝句》中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046206
举报
热点推荐
  • 她的午后场景未压缩版

    2025-08-06 20:23:20

  • DesireinFeverintheDark完整版

    2025-08-06 20:23:20

  • DiaryofDesireintheMirror未压缩版

    2025-08-06 20:23:20

  • 我们爱日记未审查版本

    2025-08-06 20:23:20

  • 秘密的夜宴约会完整版未删减

    2025-08-06 20:23:20

  • 他的裸足幻想rawversion

    2025-08-06 20:23:20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